在“第十九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市场峰会暨兰格钢铁网2023年会”上,中交集团供应链管理部副总经理任宏伟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中交集团的集采和供应链模式。他表示,供应链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的创新力,更高的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塑造竞争的新优势。 集采的背景 第一个问题,供应链体系运转不畅,缺乏顶层战略和方向性指导。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尤其是建筑行业属于新兴事物,各层级都存在着认识不足,体制机制制约,管理的层级多,管理链条就长,决策效率就比较低,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业务又是改革的深水区,管理动作涉及到各方利益,试错成本很高。缺少统一的制度体系和标准化业务流程,整个体系运转在成本、技术、全球化、标准和信用体系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第二个问题,亟待开展实质性集中采购供应。原来源头采购率仅有2.58%,也就是说97%多的采购都是从中间环节采购的,需求的整合力度不够,各环节责权利不清晰,公司没有完全享受到量价的优势,并且廉洁从业的风险比较高。 第三个问题,供应链的稳定性差。中交在众多区域和业务板块缺少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绝大多数的项目没有得到源头厂家的价格和供应保障,供应链存在着风险隐患。 第四个问题,内部贸易商内耗严重。集团内部商贸公司同业竞争日趋激烈。既削弱了集中采购的优势,也增加了集团整体的管理成本。 第五个问题,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能力差。战略采购的供应应用不足,导致优质供应商没有发挥出优势。现在正在对供应商的信誉进行重新评价和考核,把战略合作的供应商列入红名单,在未来供应商的应用中优先考虑。 第六个问题,项目供应管理精细化的程度低,重采购轻供应,重实施轻策划,有合同难履约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是对供应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和指导,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二是钢材价格及供应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成本增加。新的集采模式以中交集团总部层面的集采,这些价格对所有的项目是公开透明的,所有的项目经理都能拿到。 第七个问题,供应链信息化的问题。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横向整合、纵向延伸,系统功能不完善,主数据应用不到位采购数据不能全面贯通,管理数据无法有效闭合。系统功能需要延伸并与财务系统实现对接,实现业财一体化。如:智能监控分析功能不全,缺少围标、串标自动分析功能。 第八,海外供应链管理问题。供应链管理工作主要停留在国内采购业务层面上,海外供应链管理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海外项目未能充分整合利用国内外供应链各类资源在属地国、第三国和其所在区域范围内没有形成长期稳定供应链。 第九,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供应链管理体系对风险管理尚处在初级阶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变化缺乏专业化分析与对策制定,在发生风险时往往采取事后补救式方式,虽能挽回一些影响,但是损失巨大。 集采的策略 一是组织保障。集团成立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由集团分管领导、供应链管理部部门领导、各局相关领导以及各局集采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这个区域的集采方案报集团的集采领导小组批,批复以后二次报上来,集团领导小组二次批复,批复给全中交所有工程局去执行,集团领导小组的组长是集团主要领导担任,也就是说我们的集采是两上两下集体决策的。 二是制度保障。供应链管理部结合集中采购方案,制定《物资集中采购供应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支付管理办法》等1+15管理制度,确保集中采购结果落实。 三是信息化保障。集团供应链管理系统缺失的供应管理模块相关功能,按照现有的集中供应模式开发升级,集团给予供应链系统建设工作优先排期。 四是执行保障。执行方面有20%例外采购比例,是可以由项目不应用集采成果的,但程序必须报到工程局去批,项目没有自主例外采购的权力。 五是应急保障。如果源头厂家在履约问题、供应出现问题时,会以集团的名义进行协调和沟通。供应商的选择有四个要素:第一是质量,一票否决,质量不保障的企业是不允许使用的;第二是供应,没有供应作保障的集采,是得不到有效执行的;第三是价格;第四是服务。 集采的发展趋势 一是提高应用效率,确保稳定在80%,以后这个目标不再提升了。其次,进一步推动中国建筑业供应链合作发展联盟平台的应用,放大集采的规模。第三是中交内部推动欧洲、南亚集采中心的建设,完善海外供应链体系。第四加强二级集采中的集采管理。第五是强化人才的培养。第六是健全供应商的信用评价。第七是加强合同支付。第八是推动上下游全链条的供应链金融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