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减量发展阶段 控制企业生产和库存是关键 “国内钢铁表观消费量首次连续三年下降,下降趋势已经形成,这是行业首次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减量发展,挑战巨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第二十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市场峰会暨兰格钢铁网2024年会”上表示,在减量发展阶段,企业应控制生产节奏和库存,提高效率,将“三定三不要”作为经营底线来执行。 国内钢铁表观消费量三年累计下降1亿吨 “中国钢铁已经到峰值向下的区间,表观消费量三年累计降幅达到了1亿吨。”姜维表示,前三年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分别下降5%、3%、3%,今年扩大至6.2%,其中8月下降了13.5%,9月下降了10.3%。 “虽然近期钢铁表观消费量出现了较快下滑,但并不代表后期会继续保持快速且大幅的下滑,国内钢铁维持较大规模需求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姜维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完成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人均钢铁需求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从产业结构分布来看,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后,基本上第三产业占比将达到70%以上,而目前国内第三产业的占比仅50%左右。目前国内人均铁路网的密度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表明国内工业化进程还有一段路要走。 下行周期控制企业库存是关键 “今年库存和产量都低于2022年和2023年,但用库存除以产量的比例来看,明显高于前两年水平。”姜维表示,中钢协一直倡议钢企自律控产,目的就是为了降库存。 据中钢协统计,钢铁产量每增加1%,企业库存就会增加0.43%,销售价格和企业效益就会出现较大下滑。2021年钢铁行业效益最好的一年,库存除以产量的比例为1.81%,销售利润率达到了5.08%;而2023年库存除以产量的比例达到了2.19%,销售利润率只有1.34%,而今年的情况更差。 “钢铁行业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后,控制企业库存是关键可行的一招,同时要坚持加大科技创新,持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姜维表示,企业要坚持“三定三不要”,以销定产,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以效定产,不要产生经营性“失血”;以现定销,不要把现金变成应收款。一旦违背将出现“破窗效应”,会倒逼其他企业不得不做,所以需要广大钢铁企业共同维护,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钢铁行业产能扩张情况严峻,对此国家已经暂停产能置换。”姜维表示,中国钢铁的议价能力弱主要原因在于产业集中度太低,因此中钢协已经向国家提出增强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建议。同时,还需保障资源安全,目前国内80%的铁矿资源来源于海外,一旦发生特殊情况,资源安全将难以保障。目前中国钢铁协会正在集中精力策划和推进“232”行业重点工作。 姜维表示,首先是两大行业基础措施,即产能治理新机制与推进联合重组。目前国内钢铁表观消费量约9亿吨,而产量达到了12亿吨,因此需要严控产能入口端,停止产能置换,并加快钢企的联合重组,另外必须要有产能退出,钢铁行业才能持续可健康发展。同时,钢铁行业还需加大数字化转型、超低排放和极致能效三大钢铁改造工程,以及大力推动涉及钢铁上游产业的“基石计划”和涉及钢铁下游产业的以推广钢结构住宅为主攻方向的钢铁应用拓展计划。 姜维表示,要加大钢铁下游行业的推广,特别是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如果钢结构做的好,预计2030年将比2020年增加约1亿吨钢铁消费。 另外,姜维表示,中国钢铁产业仍需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因为国际市场一定是容量最大、最易于实现分工协助的。只有融入国际市场,才能保证中国钢铁具备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中国钢铁行业在科技方面取得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