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进:宏观经济形势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蔡进
 //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5/11/29 10:20:38  兰格钢铁
    这是第十一届兰格钢铁年会,我参会了至少五六届,从演讲内容一年比一年水平高,反映出钢铁行业的水平和素质在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思想素质和思考深度在提升,同时对钢铁行业趋势把握也越来越清楚,如何过冬有自己的策略。我要谈一谈怎么去迎接钢铁行业的春天?
从运行角度讲怎么看待和把握,用“三个一年”把握今年的宏观经济和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状况。
    第一个一年,今年总体来讲宏观经济运行是平稳增长的一年。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来讲,要从平稳增长或者平稳适度增长把握,1-9月份GDP增速是 6.9%。从PMI先行指数来看,四季度应该是略有向好方向发展的趋势,比如制造业10月份PMI是49.8,非制造业也增长不错。从具体领域来讲,工程建筑业订单增长非常好,轻工纺织方面、电子行业等增长也不错,因而从PMI角度来讲,国内经济增长还是稳中向好的趋势。从10月份大宗商品来看,增长略有回升,尽管跟去年有所下降,但跟前三季度相比,10月份略有回升,特别是建筑领域,跟工程建筑订单增长可能有关系。我们依此判断四季度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平稳的趋势,全年仍然还可以稳定在7%左右的GDP增长速度,所以今年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平稳增长的一年。
    第二个一年,今年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一年。所谓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一年,应该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今年由以投资拉动为主转变为消费驱动为主,这是中国经济转型非常至关重要的成果。大家应该把握住,而不应该忽略它,这是潮流,不把握也得把握,并且去适应。如果倒推五年以前,国内主要靠外需拉动,出口厉害,这五年以来,虽然转到内需,但在内需中间,主要是靠投资拉动,今年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消费驱动已经开始替代投资拉动。1-10月份,累计投资增长10.2%,累计消费增长10.6%,而且消费增长10.6%是从8月份10.3%到9月份10.5%再到10月份的10.6%。这几个月的消费逐渐回升,这就是一个趋势,多年来消费增长第一次超过投资增长,这也是我们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最希望看到的一件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是非常重要的转折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的驱动,应该比GDP为7%的数据更值得关注、思考和研究。
    第三个一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进一步深化的一年。现在市场都一门心思盯着产能过剩,实际上产能过剩矛盾这几年来早已逐渐深化,且今年更加深化,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益进一步下滑,非常凸显,标志性在哪儿呢?企业的利润包括国家财政的下滑趋势超过了GDP下滑的趋势。所以,效益问题变的更为深刻,矛盾是逐渐深入的。一开始表现的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必然造成价格的下跌,价格下跌一定传导到企业效率方面,包括中央的有关部门、有关企业,包括在座的企业,都越来越重视效益下滑问题。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谈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问题的时候就有一条:企业效益下滑,把它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建议里,写规划也好,明年开经济工作会议也好,从来没这么明确提出过。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也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间矛盾进一步深化的一年。
    用“三个一年”概括今年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未来的趋势,今年是平稳增长的一年、动力转换的一年、矛盾进一步深化的一年。
    第二方面,在动力开始进行转化的过程中间,在矛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间,虽然经济是平稳增长,但下行的压力还是很大,钢铁市场也开始进入新的转折点,从过去的扩张期进入到收缩期的一年。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钢铁行业经过四个阶段:一是高速增长阶段,达到两位数增长。二是快速增长阶段,虽然下降到一位数,但超过GDP增速。三是低速增长阶段,虽然还有所增长,但已经低于GDP了。四是进入负增长阶段,今年1-10月份钢铁产量同比下降2.2%,而且下行速度越来越快,10月份同比下降3.1%。这就是未来钢铁市场或者钢铁产业面临的一个趋势,由扩张期进入到收缩期。
    面对这么一个大的环境,钢铁产业大的格局,要突出做好两件事情,一个是怎么化解过剩产能?一个是怎么提高钢铁产业的效益?那就是供给策略问题。
 依照这么一个背景,钢铁产业要做两件事情:第一,化解过剩产能。化解过剩产能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通过外部化解,需要寻求新的市场空间。从全球来看,有一个很大的市场能够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很大空间,就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如美国、欧洲,西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二战以后,已经非常老化了,需要更新和重建。二是新兴国家,经过这几年以后,这些国家的工业、产业方面已经奠定一定基础,其也遇到了基础设施的瓶颈问题,比如电的供应问题,当然也有道路问题,包括非洲和中东欧。可通过工程出口带动其它产业的集群化,例一个工厂出去以后,能带动钢铁、建材、建筑、物流等等方面,把这些行业都能带出去,但是,不是简单的带出去,而是要把这些产业通过工程出口或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种产业集群化,使我们的产能通过这样的途径化解相当一部分。
    第二,内部化解,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来讲,最好用重组的办法化解我们的过剩产能,产业集中度提高了,化解过剩产能的事情就能够做到,而恰恰是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所需要的。   
第三,从长远趋势做化解过剩产能。长远来看,我们的产能确实过剩,跟美国是一样的,美国最后走的是进口替代。中国现在是不是也走美国那条路?是否定的,而是要走一条由大到强的道路,通过技术改造,通过提高品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而且要和我们占一半以上国际产能相符合的化解产能的道路,钢铁产能的化解要在全球化氛围中考量。
    第三方面,钢铁行业要提高经营效益。无疑是要降成本,要降哪一部分成本?现在来看,人力成本降不了,土地成本在提高,环保成本也在提高,社会成本也在提高,能够降的就是通过物流降整个产业流程过程中间所有的成本,通过物流降低所有产业流程中间的成本,包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甚至因为仓储所做的银行贷款成本。所以,创新物流管理模式对于未来钢铁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降成本、提升效益空间是意义非常深远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大家迟早要做,而且是必须要做的。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蔡进:宏观经济形势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 邱晓华: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前瞻
  • 宏观经济深度下滑 钛白行业唯创新走出囧境
  • 宏观经济形势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 2016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前瞻
  • 当前宏观经济特征与调控政策取向
  • 中国宏观经济如何影响涂料行业
  • 宏观经济形势展望及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 钮文新:宏观经济现在就是拐点
  • 人民币汇率稳定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