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发表了一个建议稿,随着建议稿在明年三月份被具体化为“十三五”规划,我们又面临一个“十三五”规划所规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任务。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关理念实际上由两方面因素构成:一个我们称之为“天”,就是“十三五”规划的基本目标;另一个我们称之为“地”,就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这样一个基本的国情。在天地之间架起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十三五”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决定着未来五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大致的基本布局。我们就沿着这样一个分析思路进行我们今天的讨论。 “地”——经济发展新常态 有效需求不足。一旦经济下行,我们最基本的判断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在现实生活当中具体化为三个需求:投资、消费、出口。从2008年以来,这三个需求所构成的社会总需求的空间一直在收窄。 先看投资。投资一直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但是,当我们要步入“十三五”的时候,投资面临着2008年以来大规模救市扩张投资措施后遗症的释放期。2008-2010年的三年当中,我们启动了大规模投资措施,这些投资措施之后,现实的中国经济有三方面问题特别突出:第一,产能过剩,比如钢铁,在去产能状态当中投资肯定减少。其二,房地产,很多二三线城市房地产泡沫加深了,房地产业面临去泡沫形势,对于房地产的投资显然不会增加。第三,杠杆率,主要是货币的发行,要去杠杆。从这三方面来看,投资的增长率在当前情况下事实上处在下行状态,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基本态势。 投资增速下降证明投资需求在减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的水平曾经到20%以上,到十月份已经降至10.6%,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第一,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堵住了过去不合理的公务消费,公务消费水平在下降。其二,经济下行自然会导致人们收入水平增速的下行。第三,新产品供给相对不足。 出口。过去30多年当中,我们一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到2014年,每一年出口平均增速是17%,2010年出口增速能够达到80%以上,但是,上个月出口增速不仅下降了,而且是-2.5%。从投资到消费到出口三方面相加就是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因此,伴随着危机衰退的进程,社会总需求呈现了周期性的下滑。 结构性问题和矛盾。当我们要步入“十三五”的时候,结构性问题和矛盾变得及其显著,它的影响力在逐步的加大。第一,人口结构变化。能够创造出新需求的人在减少,在经济学上称之为数量型的人口红利消失了。第二,产业结构发生变化。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转折性事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成为中国的第一大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经济增速的变化。由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大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在下移,自然带来经济增速下移。第三,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但是城市化速度在放缓。 四个指标。经济增速。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下滑,今年第三季度6.9%,而最高在14%以上,几乎腰斩,而且是在短短几年内出现这样的变化,我们不能不有所担忧,这是趋势性变化。何时见底?还难以预料。 就业。就业形势良好,尽管经济增速下来了,但是,中国就业状况在变好。 物价。从CPI的情况来看,这两年间物价上涨水平偏低。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角度来讲,如果没有物价轻微上涨,经济增速就很难实现。让我们忧虑的是PPI,到今年十月,PPI已经连续44个月负增长,对于整个物价水平的影响是非常值得忧虑的,这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事情。 经济增长新动力。第一,“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今年前三季度新注册的企业数量315.9万家,同比增长19.3%,注册资本金增长了43%。第二,互联网网上交易额度上半年增长了39.1%,上半年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10.5%,比工业平均增速高了4.2%。快递业前三季度业务量的增长是44.7%。 这是我们迈入“十三五”的时候经济形势总体的格局,或者说这就是我们的立足点,这就是我们中国经济的土壤,这是“地”。 “天”——“十三五”规划基本目标 五中全会刚刚闭幕不久,大家对五中全会文件的学习还正在进行的过程当中,五中全会决议稿一共两万多字,大致可以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到2020年,必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大前提,是不可更改的。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五个方面的指标或者目标,具体刻画了2020年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第三,为了实现五方面目标,确定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第四,每个发展理念背后都有具体的举措、安排,从四个方面完整的理解五中全会的精神是我们能够依循的基本线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五方面目标: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第三,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第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第五,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增长方面就是“两个翻番”。第一个翻番,GDP翻番,2010年GDP是40.89万亿,2020年必须达到82万亿,未来五年每年GDP增速至少是6.55%。这是我们党在十七大所确定的第一个一百年的翻番目标,压力不小。第二个翻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190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900元,到2020年,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会达到38000元,农村居民收入是11800元,按照这样的要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就需要年均增长5.8%,而5.8%的人均收入的增长又依赖于什么呢?依赖于GDP不低于6.5%的增长速度。 展望未来的“十三五”,怎么确保经济能够达到6.53%或者6.55%这样的基本目标呢?没有别的,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把潜在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变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能靠改革,让体制、机制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适应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得需要有改革的红利。 “天地间的桥梁”——十三五发展理念 我们知道了我们脚下这块土地是什么情形,我们也知道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怎样的要求,要把“天地”之间建起一座通畅的桥梁,就得有发展理念的更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每个发展理念都是支撑我们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可以依赖的力量。 第一个理念,创新发展。在中国目前的科技水平、文化水平各个方面水平条件下,要支撑一个经济中高速的增长,显然是有问题的,得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的支持,要靠科技创新,靠理论创新,靠文化创新,靠制度创新,用创新来催生经济发展。 第二个理念,协调发展。随着经济收入从七千多美元向一万多美元过渡的过程中,难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会引起社会动乱,再一个是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靠协调。要让我们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井,必须保持多方面协调,区域之间的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协调,经济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等等。 第三个理念,绿色发展。要保持经济能够永续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想望,必须坚持绿色发展。 第四个理念,开放发展。今年的世界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能够极大的改变或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速,今天当我们讨论任何问题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资源,不能不考虑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市场,必须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布局“十三五”的发展。 第五个理念,共享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十三五”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总趋势 马上就要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经济会议主要解决宏观经济政策问题。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将会发生怎样的一种趋势性变化呢?我们分析至少有五方面变化。 第一, 从防过热转向防增长。在过去若干年间,宏观经济政策布局总是说防过热和促 增长、稳增长两方面都要兼顾,现在看来,未来的五年可能都要集中到稳增长方面。 第二,从防通胀转向防通缩。在过去,防通胀一直是我们坚守的目标,现在面临的威胁不是通胀,而是通货紧缩,CPI涨幅持续下降,PPI连续44个月负增长,今天中国面临着通货紧缩趋势的危险。 第三,防止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过去各方面隐含的风险都有可能转化为显性风险。谈风险时候,如果算总帐,我们没有风险,比如算政府债务,具体到一个地区,可能就有问题。今后的防风险势必始终坚持防系统性风险、防区域性风险。 第四,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点。对于钢铁业朋友来说,这条极为重要。决策层在讨论宏观经济矛盾和问题的时候,所有矛盾和问题的总根源都指向产能过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开会决定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都是奔着产能过剩的化解来走的,力度可能非常大。 第五,调整市场主体转化为激发市场活力。过去宏观调控主要针对市场主体而调控的, “十三五”期间这种调控更多的是如何激发市场的活力,重点在发生变化。 宏观经济政策布局 宏观经济政策布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呢?“十三五”之后,宏观经济政策将肩负起两方面的任务,必须供给和需求量方面同时共进,把逆周期调节当作短期政策,推动结构调整当成长期的政策安排。未来五年,短期政策、长期政策之间呈跳跃状态,哪方面吃紧往哪走,来回摇摆。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也会出现多元化状态。2008-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如何确定的?只有一个目标——保增长。今天不仅仅是保增长,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保,比如保就业、防风险、调结构等等,哪个山头都要守,哪方面压力大,就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哪个方面。 具体来讲,未来五年,宏观经济政策将是怎样的?措施安排,主要是三条:第一条,进一步简政放权。从2013年新一届政府组建之后干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简政放权,进而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而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进而提出给企业一个负面清单,给政府一个正面清单等等。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条件下,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必须依靠转型发展,在创新和转型双方面的目标前提面前,只能调动市场的活力、企业的活力,这是可以看到的一个基本倾向。第二,财政政策。未来五年需要加力增效,财政政策作为政府直接掌控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不仅能够调节总量,而且能调整结构,不仅适用于需求调节,也适用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扩张力度肯定要逐步加大,比如会增加财政赤字规模,比如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的规模。第三,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可能在松与紧之间要更进一步趋向于松,货币政策让大家可以看到的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要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也要加快,“一带一路”等方面花费外汇储备的举措的力量会进一步加大等等。 最后,所有的政策层面的布局实际上是围绕着一件大事来做的,那就是区间调控。区间调控是这几年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就是给中国经济的调控划了三条线,这三条线拼在一起等于画了一个圈,就是一个空间,这三条线分别是:第一,上限,防通胀,就是CPI指数最高不能突破3;第二,下限,保就业,城市调查失业率不能高于5%;第三,稳增长,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按照不低于6.5%布局。这三条线勾画了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只要经济运行轨迹在这个空间之内,政府不会出台强刺激措施;如果经济面临滑出这三条线的危险或者真在滑出这个区间,政府一定会采取力度更大的宏观调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