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兰格首页 >演讲嘉宾 >演讲嘉宾

2023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前瞻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刘世锦
 https://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23/1/9 14:45:51  兰格钢铁
    

1月8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出席第十八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市场峰会暨兰格钢铁网2022年会并发表演讲,对2023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前瞻性的解读,特别是长期发展目标下的需求侧变动与增长新动能话题时行了阐述。

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上三个台阶

二十大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核心性的目标,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量化指标是到2035年国内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上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人均收入达到13200美元,成为高收入国家;第二个台阶,人均收入要超过2万美元左右,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第三个台阶,人均收入达到3万到4万美元,平均3.5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意味着这个期间人均收入水平是要翻1.5番到2番,就算翻一番,也要求实际增速必须达到4.7%,难度相当大。

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两个条件非常重要:第一,实际增速必须要争取;第二,必须提高生产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由此带来汇率的合理升值。

我们现在非常接近高收入阶段,还差那么一步,2021年没有赶上去,2022年可能这一步的差距拉大了。从国际上看,由中等收入阶段上升到高收入阶段、也就是在人均收入1万美元左右,是一个特殊的不稳定阶段。

中国在人均收入刚过1万美元时出现波动,能否尽快跨过高收入门槛,依然面临着挑战。当务之急是使经济增长回到正常轨道或合理区间,具体而言,实际增速要达到潜在增长水平。2023年政府应提出不低于5%的经济增长目标。由于2022年基数低,如果2023年上半年能够大部分或者全面摆脱疫情冲击的影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稳预期稳信心见到成效,实际增速还可能更高一些,应力争2022年、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左右。这既是当下稳增长的迫切要求,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长期发展目标必须迈出的关键步伐。

二、需求侧出现结构性变动

从消费者角度来讲,中国居住、出行、批发零售、保险比例偏低,卫生、社保、福利、教育等比例支出偏高,政府消费方面,卫生、社保、福利比例偏低,基建和房地产,比例过高,已经透支了,对下一步整个经济结构影响很大。

当前,需求侧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大概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消费增长由发展型消费拉动。

增加消费的基础是扩大生产、增加收入,部分人群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消费水平低,重点要解决增收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包括脱贫后的中低收入阶层来说,消费增长越来越多的与消费结构升级特别是发展型消费相关,疫情冲击并未改变这一变动态势。最近居民消费增量中增长比较快的是教育、医疗、保险、金融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政府消费中增长比较快的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等等。

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直接相关,直接采取公共服务方式,或由其提供支撑,与生存型消费以个人消费为主不同,发展型消费的特点属于人力资本的提升。现在扩大消费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近3亿农民工进城了,有些人已经一二十年了,但是,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严重制约了消费的增长和人力资本的提升。

第二,投资中的三驾马车格局已变。

投资过去经常讲三驾马车,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这个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近期服务业投资比重已经超过房地产投资,已经上升到第三位了,房地产投资现在已经退到第四位。房地产需要软着陆,现在看来有些问题,问题是下的过快、幅度过大,从2021年7月份以后一直负增长,现在还没有恢复到正增长。现在当务之急是房地产怎么回到正常的轨道。基建投资总体上比较稳定。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服务业投资,这几年稳中趋升,即使疫情期间也表现出比较强的稳定增长的韧性。采矿业投资比重下降。农业投资比重反而上升,农业是最古老的行业,同时也是朝阳产业。

现在投资三驾马车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了,房地产和服务业投资并驾齐驱了,以后不能讲三驾马车,很可能是四驾马车,至少服务业投资还得往前摆,过去我们对这点非常不重视,对钢铁行业怎么理解需求结构也是有意义的。

第三,投资的内部结构也发生重要变化。

基建投资中增长较快的有信息传输、环境、公共管理、水的生产和供应等行业,传统的公路、铁路、电力热力等行业下降。

制造业投资相对稳定,增长较快的有计箕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制造、医药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仪器仪表等技术含量较高领域。

服务业投资中增长较快的有社会保障和福利、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娱乐、银行和其他金融、商务服务等领域。

第四,出口呈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部门比重上升的态势。

增长较快的有计算机信息设备、电气机械、化学原料和制品、专用和通用设备、医药、汽车、仪器仪表等;传统的纺织、家具等保持稳定;进入发达国家高端市场的能力增强,如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

三、扩大需求要从新实际出发,达成新共识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内需,包括内需、外需。我们一定要要从新的实际出发,不能还用老眼光、老方法看需求,特别注意这么几点:1.扩大消费是要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重点要转向增加发展型消费,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当务之急,不能再拖下去。这件事情做好了,带动的消费量是非常大的。

2.扩大投资重点放在基建、房地产中的大型建安工程,既不符合实际需求,也往往是低效率,形成新的烂尾工程。更重要的是资源错配,耽误了更为紧迫和重要的投资。

3.要从制造业、基建、房地产老的三驾马车转向新的三驾马车,也就是制造、基建、服务业投资,新三驾马车的重心要转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本提升。

4.政府投资的着力点要从物质资本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要改变人力资本投资见效弱和慢的看法,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直接拉动各类发展型需求;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当期消费;拉动保障性住房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长期看,人力资本提升将增强发展的活力、质量和创新性

5.政府投资的着力点要从物质资本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要改变人力资本投资见效弱和慢的看法,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直接拉动各类发展型需求;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当期消费;拉动保障性住房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长期看,人力资本提升将增强发展的活力、质量和创新性。

有两方面的国际经验值得重视。第一是由中等收入阶段接近高收入阶段的时候,也就是高人均收入1万美元左右,是一个特殊的不稳定阶段,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第二个是人口负增长对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总量减少了,可以直接影响到需求侧。

中国要实现二十大提的到2035年国内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的话,还得上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高收入国家的门槛现在还没过,面临着挑战,当务之急使经济增长回到正常轨道或者合理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些重要措施,有利因素正在增加,我们认为2023年政府增长目标不能低于5%的,由于2022年基数比较低,如果2023年能够全面摆脱疫情的冲击影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尤其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稳预期、稳信心见到成效,实际增速有可能更高一些,应该力争2022年、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左右。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兰格钢铁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2023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前瞻
  • 民营钢铁企业如何应对行业困境和市场竞争
  • 主持人(下午)
  • 兰格“钢铁智策”大数据产品解读
  • 中国钢铁工业运行态势和发展趋势
  • 2023 中国钢铁市场趋势和价格展望
  • 看见钢铁产业数字化价值
  • 2023 中国经济形势展望
  • 中国钢铁工业运行态势和发展趋势
  • 双碳背景下的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及企业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