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大周期前夜的中国经济与政策应对

      --著名经济学家、央视财经评论员
 //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7-11-26 14:39:03  兰格钢铁
    今年谈到宏观经济,大家讨论最多的中国经济有没有进入到一个新的周期?因为今年的很多宏观指标都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所以有人喊“中国经济触底,已经进入到反弹的周期”。对于下一步的趋势究竟怎么来看?怎样把握?又到了一个大家需要做正确的判断的时候。我们正在迎接一个新的时代、新的周期的到来,这个新的周期可能跟过去30多年的中国经济有很多的不同。我们对一个大的历史周期的变化应该有心理准备,我们要迎接新的周期的到来。

    正确认识中国经济

    我们应该如何看懂中国经济?过去多年,无论数字如何变化,我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从来没有改变过,中国经济长期来看没有问题,我们的空间和潜力跟别人不一样。比如中国居民的财富观跟欧美不一样,中国居民每年都想好好赚钱,欧美每年想怎么玩、怎么度假;我们在全球创新中心中的作用,现在全球几乎前沿的产业、试验田都愿意放在中国;我们的经济上的格局、企业的影响力、改革的空间都很大,这些空间是欧美这些国家没有的。

    去年以来,两个最典型的由于对中国经济悲观犯了非常荒唐的错误。第一个错误,人民币汇率。去年年底,很多人认为2017年人民币还要暴跌,实际情况是2017年人民币不仅仅没有暴跌,反而拉出了一个很好的向上的行情。但我不认为人民币有那么糟糕,人民币虽然有下行压力,但绝对不会暴跌,为什么?第一,我长期认为中国经济没有那么差,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糟糕;第二,我们有3万多亿外汇储备,对于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绰绰有余,没有任何悬念;第三,退一万步讲,即使真的人民币很糟糕,但中国有世界上最严格的外汇管制。

    今年人民币为什么升值而没有贬值?原因很简单:第一,经济不错,今年不仅仅中国经济复苏,全球经济处在复苏的周期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主要经济体的数字都在反弹,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包括新兴市场都是不错的。第二,美元走弱,其他货币相对美元都升值。第三,最重要的原因,今年五月份人民银行把人民币中间价的定价公式修改了,里面加了逆周期因子,人民银行认为市场出现非理性波动的时候可以进行干预的,把人民币出现暴跌的空间基本封杀了。

    第二个错误,有人讲说中国经济完成探底进入到反弹的新周期,会回到7、8、9的增长上去。我个人对这样的观点完全反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我一再强调:增长速度很好,一点都不差,不要那么悲观。挖掘机今年前三季度销售增速100%,这是看待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基建不错说明中国经济没问题;民间投今年反弹到7.7%;房地产整体走势也不错。

    我觉得大家对中国经济减速要有正确的认识,中国经济的减速是必然的,减速不代表不好,减速情况下,我们的增速仍然非常好,在主要经济体里肯定是第一。明年会往下走,绝对不会像有人讲的下滑已经结束,绝对不是从2010年以来下行的周期已经结束已经开始反弹了。往下减很正常,仍然是非常好的数字,

    我们必须冷静的、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经济很多红利基本结束,中国经济上半场已经结束,我们需要真正的下半场,下半场的玩法、游戏规则、很多东西都跟以前不一样。过去多年我们看中国经济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一错再错,随着数字翩翩起舞,没有意识到中国经济大周期的改变。中国经济正处在真正的前所未有的新周期的前夜,这个新周期跟过去30多年的周期完全不同,我们需要做一个真正的告别。

    十九大正式宣告中国经济跟过去30多年做一个真正的告别。过去30多年很精彩、很成功,过去30多年的中国经济,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讲,都堪称奇迹,但是,奇迹总要有划上句号的时候,十九大报告为中国经济上半场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告诉大家下半场已经开始。如果我们还没有完成这种思维的转化,那是很危险的,还根据过去的想法看待你们的行业、看待下一步中国经济的发展,那是要犯历史性的错误。

    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内涵

    就经济层面而言,下一个30年真正的要点在哪里?无非两个,第一,新的矛盾;第二,新的动能,这是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开启新周期的关键所在。大家不仅仅可以从改革开放大的周期去理解,而且可以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去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短缺经济,十九大宣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正式进入过剩经济的时代,这个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人下一个周期各个层面的需求都在提升。

    我们在经历三四十年的增长以后,解决了五千多年的短缺,现在要面临新的问题,从中国经济下一个产业发展来讲,主要矛盾的变化建立在中国经济出现历史性巨变的基础上,中国经济所有的层面都变了,所有层面的变化带来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下一个30年发展主要任务的变化,这是我们的主要矛盾。从主要矛盾出发,到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中国经济发展核心是告别量的追求,到下一个周期,追求质的飞跃。十九大报告在所有层面都在淡化量的指标,既不提增速,也不提其他的目标,把所有目标用一个质的概念加以概括和提升。当然,量不是完全不重要,无论我们完全实现小康也好,还是真正成为所谓的现代化的强国也好,都是有指标的,到2049年,我们真的成为强国的话,人均GDP必须达到多少是有指标的。下一个阶段对量的追求建立在对质扩张的基础上,这是不一样的。

    中国经济新周期是有明确内涵的,我个人概括为六个大的周期。第一个增长周期,告别高增长,回归常态,常态的增长一定是向下的增长,最终会回到全球平均化增长。第二,政治周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某一个领导人的个人风格、个人追求是可以改变一个时代的,是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主要战略的。第三,科技周期,当周围经济进入到新的周期以后,恰逢全球新的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第四,需求周期;第五,动力周期;第六,金融周期。

    中国经济新周期的特点

    中国经济新周期至少有四个特点:第一,新经济;第二,新动能;第三,新改革;第四,新的分配模式。这四个是中国经济跟过去30多年做彻底告别的最主要特征。

    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仍然维持非常乐观判断的三大动力:第一,消费。中国经济目前基本完成了从投资到消费拉动的替代,成为中国经济第一拉动力,消费的黄金周期已经到来,任何一个行业都应该研究消费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变化。第二,创新。创新无处不在,全球科技前沿领域现在玩的最好的基本都是中国人,哪一个新兴产业领域一旦到中国,生产力的迸发超过大家的想象,这种迸发式的增长让人叹为观止。第三,红利。城镇化是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三大红利里最大的红利,我们的城市资源仍然太少,好城市仍然非常短缺。城镇化红利远远没有结束,城镇化是下一个30年最值得依赖的地方,我们需要很多大城市,需要很多大城市的带动来建城市群、建湾区,这个红利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的好日子仍然没有结束。

    大周期下的中国房地产

    十九大报告对房地产的定位跟过去巨大的历史性的不同是每一个思考房地产下一个周期发展的人必须关注的。房地产过去在中国经济里作为一个主要的经济政策、主要的经济产业、增长的工具、创收的工具来定位的,在十九大报告里,这个定位完全被颠覆。十九大报把整个房地产的整体纳入社会保障和民生领域,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过去房地产是经济政策,现在是民生和社会政策,体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3.17”以后中国房地产进入什么周期?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进行思考,特别是结合十九大关于房地产的定位来思考政策的周期非常关键。“3.17”以后房地产调控,可能是中国房地产历史上真正开始认真的调控,力度、措施、决心、目标都跟过去完全不同,出现很多真刀真枪的措施,特别是流动性。货币政策的巨大变化,对整个房地产下一步的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政策,短期政策对房价的影响非常大,短期政策意味着房价下行的态势基本已经形成。当然,中期来看没有问题,城镇化没有问题,长期要看人口。

    中国的房地产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周期,中国已经告别短缺时代,人均建筑面积已经超过50平米,如果按照35平米是一个基准的话,我们已经处在已经高的水平。但是,房地产的主要矛盾跟过去已经不一样了,过去是解决没房子的问题,现在有房子,主要解决一系列失衡问题。房地产领域存在着一系列的不均衡,包括大小城市之间的不均衡,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错位,房子市场化与土地行政垄断之间的不均衡,行政干预扭曲导致好房子越来越少,住宅市场与其它房地产市场严重失衡,我们需要解决这些失衡问题。

    我判断2018年房地产最困难一年,基于几个周期:第一,政策周期。明年三季度以前房地产政策放松的概率几乎等于零,目前严厉的调控,已经让一线热点城市的房地产降温,房地产面临着2018年全线灭火。第二,市场周期。2016年、2017年市场所有需求释放以后,需要很长时间供求关系的修正。第三,货币政策,还有宏观经济的大周期。这些周期意味着前三季度房地产会非常困难,大家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不认为房地产有崩盘的可能,因为拉动房地产的力量仍然很强大。经济虽然告别高增长,但是也有中高增长;M2增速虽然常态下维持个位数,但是不会太低;中国资产价格仍然受到国际社会的亲睐,特别是城镇化没有结束,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没有结束,这意味着房地产出现所谓崩盘的概率基本没有。中国高增长的转折点远远没有到来,人均GDP连世界平均都不到,城镇化远远没有完成。

    未来中国城镇化一定是以大城市和城市群为中心,构建大量的大城市,围绕大城市构建新的城市群,未来房地产仍然可以对四类城市投资:大城市、城市群、湾区覆盖的城市以及特色城市。

    长期来看,中国房地产没有问题,短期受政策影响非常大,2018年要特别警惕。

    结论

    2018年是十九大以后开局之年,从趋势来讲,第一,经济增速仍然下滑的概率比较大。第二,房地产投资可能会快速下滑,明年可能会非常危险。第三,实体经济会迎来真正的复苏。

    从大周期来讲,有这么几个结论:第一,中国经济正式进入新周期,我们要重新思考、重新出发;第二,未来20年是全球财富版图继续洗牌的20年,中国一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第一大国,毫无悬念,全球经济再次回到亚洲市场。第三,要重视中国制造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可能是未来五年破局部观念,当然,还有消费理念。特别重要的是我认为下一个30年中国企业家在中国的地位一定大大提升,企业家精神会受到空前的重视。

    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的话,我觉得下一个30年可能中国经济的改变、中国经济包括对人口的贡献应该会超过前一个30年。所以,最重要的是放下所有的过去的理念,拥抱新时代,迎接新的财富和产业的风口。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第十三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暨兰格钢铁网2017年会胜利召开
  • 环渤海煤价指数“七连降” 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显效
  • 第十三届环渤海论坛明天召开 报名人数超过1700
  • 新老朋友齐相助 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召开在即
  • 第十三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联欢晚会明星荟萃
  • 高端板材展示尽在环渤海钢铁论坛
  • 来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看什么?
  • 兰格报道:重点钢厂齐聚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
  • 终端客户云集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