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撰文声称,在遏制中国经济下滑这策略上,使用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已经变得微乎其微。而且刺激政策只是让经济数据看起来比较好看,但却无法扭转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也不能让高企的房地产库存重新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火车头。
马光远表示,在公布了第三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之后,7.3%的经济增速尽管与之前各界的预测相差无几,但近6年来最差的经济增速还是引发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面对这样的经济现状,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的正常表现,所以政策的关注点应该通过改革来为经济再平衡夯实基础,而不是再启动什么刺激性的经济政策;另外一部分人几认为在当前经济下滑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还是有必要出台一些刺激政策,避免经济的失速。
不过,马光远认为,虽然三季度的经济数据确实不够靓丽,特别是后危机时代受前期政策的影响远超预期,而且产能过剩,房地产周期性的调整,意味着经济下探的压力仍然很大,但是,就总体增速而言,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速并不慢,7.3%的增速并非难以承受之重,更应该关注的,是经济下滑背后的结构性缺陷以及无法预知未来的政策的应对。
在这种情况下,马光远认为再使用刺激政策已经不合适了,他表示,中国在经历了4万亿的刺激政策之后,宏观政策的应对和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宏观政策事实上是在火中舞蹈,既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还要面临舞姿是否优美的挑剔,既要避免重蹈过度刺激造成难以消化的负面效果,又要避免经济快速下滑而失速。更重要的是,当前再使用刺激政策对产生的效果也相当有限了。
“刺激政策无疑能让数据看起来比较漂亮,但却无法扭转制造业产能过剩,无法让库存高企的房地产重新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火车头。价格和库存已经处在历史高位的房地产更是一把双刃剑,不救拖累经济,有可能引发金融系统风险,救则可能使得本已危险的泡沫更加膨胀而酿成大祸。在这种情况下,对任何刺激都应该抱有极大克制。”
既然不能使用刺激政策,那面对当前的现状应该如何处置呢?马光远认为,当下的政策应该长短兼顾,在稳定经济预期的同时,更多地采用具有结构调整因子的宏观政策,不要让冒险的刺激主义主导中国宏观政策的舞台,也不能罔顾流动性紧张的现实而在货币政策上无所作为。
供给主义的减税、改革主义的简政和政策向中西部倾斜以及通过降准降息对冲美国货币政策引发的流动性应该成为当下可选的政策组合拳。供给主义的减税为企业减负,增加宏观经济的供给能力;改革主义的简政意味着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释放民间创业欲望和活力;而政策和资源向中西部转移可以保证在经济整体减速的同时确保中西部仍然处在高速增长区间,避免中国经济大幅度滑坡;降准降息是为应对未来的流动性紧张。
为此,马光远认为,应该坚决将刺激主义政策赶出中国宏观政策的舞台,对于宏观经济的长治久安而言,最好的稳增长措施就是推动结构性改革,以改革激励转型,并淡化对速度的追求。只要就业稳定在合理水平,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推动改革,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并利用中国经济减速的时间窗口,扭转国人的“经济世界观”,牺牲速度,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打开一条通道。
在于11月28-29日召开的第十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暨兰格钢铁网2014年会上,马光远将以“十八届四中全会解读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为题做主题报告,敬请关注。 |